活動特輯
-
114.06.19---毒品再犯防制聯繫平台 暨多元司法處遇網絡精進會議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辦理毒品再犯防制聯繫平台暨多元司法處遇網絡精進會議 本署於114年6月19日上午,在本署大禮堂舉辦「毒品再犯防制聯繫平台會議暨多元司法處遇網絡精進會議」。本次會議邀集轄區內多元司法處遇實務工作夥伴,包括轄內10家戒癮治療醫療機構、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毒品危害防制局、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等單位與會,針對毒品防制與處遇服務進行深入交流與綜合檢討。 會議開始由本署黃元冠檢察長致詞,感謝網絡各單位長期以來共同推動緩起訴戒癮治療及多元處遇機制,在協助毒品使用者穩定復歸、減少再犯上成果豐碩。黃檢察長並代表本署頒發感謝狀,表揚各協力機構持續參與毒品防制工作所展現的高度責任感與專業精神。本次會議亦特別安排專題講座,邀請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張琦臨床心理師,主講「癮途迷航-從身心醫學的全人地圖重啟美麗人生」。張理事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心理學與身心整合醫學觀點出發,帶領與會人員了解毒品使用者的心理歷程與復元路徑,透過實務圖示與案例解析,強調復元不僅是戒斷,更是重建生活意義、修復家庭關係及找回社會功能的過程。講座過程引起高度共鳴,讓現場第一線工作人員對成癮背後的心理動力有更深認識。隨後進行的綜合討論,由黃元冠檢察長與曾靖雅檢察官共同主持,邀請各單位代表就毒品緩起訴處遇、司法轉介、醫療處遇、個別輔導、社區支持及執行過程中遭遇之實務困境提出建議。會中熱烈討論如何提升個案完療率、加強個別化處遇計畫、建置更即時的跨系統通報流程,以及確保第一線人員執行安全等議題,務實擬定後續強化方案。黃檢察長於總結中強調,毒品再犯防制與多元司法處遇的推動,不僅是檢察機關的責任,更仰賴跨部門夥伴齊心協力、資源整合與經驗交流。尤其在「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三期已於今(114)年啟動,未來三年之防制工作將更強調「穩定復歸」與「抑制再犯」,本署也將持續透過平台機制凝聚共識、精進制度,朝向讓使用者重獲新生、回歸社會的目標邁進。黃檢察長並呼籲,面對新興毒品推陳出新,反毒策略亦須與時俱進。會議最後再次感謝所有與會單位的積極參與與實質貢獻,期能共同建構無毒、安心與溫暖的社會環境。
-
114.06.18---主題課程-「醉駕的法律責任」、「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行車安全」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辦理法治教育課程「醉駕的法律責任」、「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行車安全」 鑑於國內近期酒後駕車交通事故案件頻傳也引發起不少社會輿論,針對酒後駕車行為不僅危及自身安全,亦容易造成用路人生命危險。為增進緩起訴被告暨緩刑受保護管束人法律須知並加強個案法治教育觀念,特邀鈞聲法律事務所陳鏗年律師擔任講師,於114年6月18日在第二辦公室一樓團輔室以「醉駕的法律責任」、「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行車安全」為主題,向緩起訴被告及緩刑受保護管束人進行宣導。講師首先透過諸多新聞時事為例,使個案能瞭解酒駕行為的危害,詳細說明酒駕行為必須負擔的刑事及行政責任,因為喝酒後人的注意力及判斷力會變低,反應變慢,視力也容易模糊,提升酒後駕(騎)車的風險,不只自己生命有危險,也會造成其他用路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酒駕肇事致人受傷後亦須負擔龐大的民事賠償責任,希望藉此達到警惕效果;因近期「宿醉酒駕」案件都會造成重大輿論事件,講師也針對酒精問題向個案說明飲酒後隔天身體就會完全代謝酒精的迷思,因個人體重及酒精代謝能力不同,不一定隔天就能完全代謝,後續講師也說明了多起實際案來向個案並說明酒後駕車的處罰讓個案能更瞭解酒後必須負起的責任有多大,以利個案清楚瞭解酒駕的刑事責任,期盼增加個案對於酒駕的法律認知能使其更能有所警惕。最後講師呼籲個案,飲酒前一定要先想好酒後的交通方式,才能避免因酒後的交通工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例如找好指定駕駛、代駕或搭乘計程車等等才是上策,確實做到酒後不開車的守則,千萬不可有一時心存僥倖的想法,不然後果將得不償失。
-
114.06.04---通識課程-「談防詐須知 保護你我」、「詐騙獲利,身陷囹圄」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辦理法治教育課程「談防詐須知 保護你我」、「詐騙獲利,身陷囹圄」 為提升緩起訴處分被告及緩刑受保護管束人防詐與反詐等法治觀念,本署於114年6月4日假第二辦公室一樓團輔教室舉辦法治教育課程,邀請頤顥法律事務所陳建州律師擔任講師,課程主題為「談防詐須知 保護你我」及「詐騙獲利,身陷囹圄」,藉由講師之前任職檢察官期間的豐富辦案經驗,向個案分享近年來新的詐騙手法及如何破解等資訊,以提升個案對防詐與反詐的認知。針對「防詐須知」,講師於課程開始先以內政部警政署於今年6月2日以來,每日受理詐騙案件數及受詐騙財產損失累積金額等驚人數字向個案揭露,讓個案知道現今詐騙事件已普遍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更需熟知這些常見的詐騙手法,例如:假投資詐騙、解除分期付款或重複扣款詐騙、假求職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假檢警詐騙、詐取金融帳戶、靈骨塔投資詐欺、猜猜我是誰…等。講師不僅逐一向個案介紹以上詐騙手法,並舉案例或輔以短片說明,更加深個案對不同詐騙手法之認知。課程後段,講師再以「詐騙獲利,身陷囹圄」為題,向個案說明詐欺犯罪參與者須承擔之刑事責任及民事責任,介紹所觸犯法條及法律後果,提醒個案應時時、事事提高警覺,切勿因貪圖小利,掉落他人的詐騙陷阱,進而成為詐騙集團的代罪羔羊,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是日課程結束前,由本署同仁播放反毒影片並宣導,讓在場個案深刻了解詐騙及毒品已充斥在我們生活中,期由建立民眾正確的法治觀念,能知法守法、減少犯罪,進而邁向更健康安全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