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課程-「敲杯一時,敲碎一世!」、「遠離酒精中毒的惡性循環。」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3-20
- 資料點閱次數:36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辦理法治教育課程
「敲杯一時,敲碎一世!」、「遠離酒精中毒的惡性循環。」
為增進緩起訴被告暨緩刑受保護管束人法律須知,本署於114年3月5日假第二辦公室一樓團輔室辦理法治教育課程,邀請到高雄榮總精神部張琦臨床心理師擔任講師,課程開始前由本署觀護佐理員簡介打擊詐欺暨反毒宣導作為暖身,提醒保護管束人識別最新詐騙手法避免上當,以及常見的毒品分級並認識新興毒品。
從酒駕後的處理流程作為開場,張琦心理師引用全國酒駕肇事交通事故受傷與死亡人數,透過酒駕新聞事件之案例宣導讓受保護管束人更加深印象,並提及酒駕罰則的重點,分為「刑罰」與「行政罰」,最高可處無期徒刑或高額罰金,並吊銷駕照。其中最常見的瓶裝啤酒,通常在 500c.c 左右,喝一瓶啤酒酒測值可能就會超過 0.15 的標準,從而構成酒駕!即便酒測值未達 0.25,駕駛的注意力和判斷力都很有可能因為飲酒而受到影響。
課程中簡介了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酒精可以減慢腦細胞和其他神經的交流,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但從喝酒後的表現看來,酒精更像是興奮劑,酒精抑制和降低了焦慮、恐懼的情緒。長期喝酒的酒癮患者若突然停止喝酒後一段時間內,常會出現一些戒斷症狀,接著張琦心理師邀請受保護管束人進行酒癮自我評估,並介紹因應與求助方法,如何遠離酒精中毒的惡性循環,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酒精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根據研究顯示,酒精與多種癌症有關;而49%國人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無法有效代謝酒精,只要一喝酒就暴露在致癌風險下,藉由 課程宣導提醒受保護管束人及早戒酒,並簡介衛生福利部的戒酒補助。
課程的最後,心理師不忘提醒受保護管束人,戒斷過程是不舒服的,運動與微笑有益身心健康,及提升自我形象,善用傾聽與同理心的能力,培養適當的幽默感,並與周遭的人建立良好關係,都是讓自己更健康快樂的好方法,藉以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重要性。